8月29日,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22名党员赴桐城市、安庆市开展了红色教育和党性教育培训,探寻红色足迹,感受先辈们的峥嵘岁月和城市文明记忆。
漫步六尺巷 感悟谦逊与礼让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,弘扬“以和为贵”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,早上7时30分,和合生态党支部的22名党员走进安徽桐城市六尺巷。“2024年10月17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安徽桐城市六尺巷,我们介绍的就是张吴礼让的典故。”在讲解员深入浅出地讲解中,广大党员同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一路前行,漫步其中,认真聆听关于六尺巷的历史故事,感受着张英“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”的胸怀与气度,深刻体悟故事中蕴含的“谦逊礼让”传统美德。

在中华廉洁文化陈列馆,庄重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,大家共同参观了“华夏千秋说廉史”“党史百年塑廉身”“桐城历代有廉风”等廉洁文化陈列馆展区,学习了中国廉洁文化史、党史百年廉政、桐城廉洁文化史。一个个鲜活的案例,一条条警示箴言,如声声警钟长鸣于心,让大家在桐城的名人轶事中接受了党风廉政教育。党员干部举起右拳面对党旗,重温入党誓词,时刻警醒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不逾规矩、不越底线。

瞻仰独秀园 坚持理想与真理
在独秀园纪念馆,目之所及,庄重而典雅。踏入馆内,仿佛瞬间被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。展馆全面展现了陈独秀从安庆出生到江津去世的人生历程,历史照片、文献资料和实物展陈,静静诉说着陈独秀不平凡的一生。在“开天辟地”展区,陈列着《新青年》杂志的复刻版,正是这份杂志,如同一把思想的火炬,点燃了新文化运动的熊熊烈火。在场景复原区,还原了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时的简陋房间,泛黄的纸张、陈旧的桌椅,让人直观感受到先辈们在艰难环境中坚定信仰、探索救国之路的不易。大家不时驻足,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述陈独秀在建党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与种种艰辛。

独秀园内视野辽阔,两旁绿植葱葱,苍松翠柏环绕,庄严而肃穆。广大党员同志在烈日下走近陈独秀墓,全体肃立鞠躬,表达对革命先驱的崇高敬意,随后,环绕墓冢缓行,轻抚墓碑基座上镌刻的陈独秀生平年表,历史温度穿越时空浸润心田。大家来到《新青年》碑刻前,驻足凝视“自主的而非奴隶的,进步的而非保守的”等铿锵字句,感受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的觉醒力量。
参观安庆博物馆 铭记历史与文化
安庆博物馆,汇聚古皖文明的星火、近代变革的风雷、黄梅乡音的婉转,铸成一座巍然矗立于长江北岸的“不朽文化坐标”。广大党员同志在安庆博物馆“安庆近代文明陈列”展厅,通过图片、文字、文物、实景等方式承载着革命先烈对家国的赤诚、对理想的坚守,字里行间的热血与深情让大家仿佛穿越回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。红领巾讲解员用稚嫩的声音向大家讲解了安庆人民在土地革命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中进行艰苦卓绝斗争历程,共产党人在皖江大地点燃革命之火。在“安庆城市记忆” 展厅,一幅幅老照片、一段段影像资料,生动地展现了安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风貌和社会变迁。从繁华的商业街道到传统的民居建筑,从热火朝天的工业生产场景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,这些珍贵的记忆让大家对安庆这座城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。在“黄梅戏艺术陈列”展厅,精美的戏服、独特的道具、经典的剧目介绍以及黄梅戏名家的风采展示,将安庆的文化瑰宝——黄梅戏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大家沉醉其中,进一步领略了黄梅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韵味,深刻体会到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艺术的重要性。穿梭于历史与文化主题馆之间,完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。近代史的壮烈与黄梅戏的柔美,历史与未来的深刻共鸣,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,恰似长江的婉转与奔涌,共同滋养着这片土地的灵魂。
和合生态党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把“讲礼求让 以和为贵”的“六尺巷精神”融入日常具体工作中。同时深刻感悟到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守护者,更要做创新发展的实践者,把抗战精神中汲取的信念力量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,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、锤炼过硬作风。
张曹晗子 供稿